It's okay not to be okay 作者: 陳家偉 (校長) 刊登日期: 2025年9月16日 關鍵詞: #壓力 #情緒 #精神健康#心理輔導#學童自殺 近年,香港人的精神健康、壓力過大和情緒失調的情況備受關注;不但成年人和青少年人的問題愈見嚴重,患上抑鬱症、焦慮症、輕微精神病或思覺失調的人數按年上升,甚至小學生和三四歲幼童的情緒問題也日益嚴重。令人擔心的是小小年紀的孩子已感到壓力重重,日常生活已感到不開心,這些表現確令父母及老師異常擔心。 2023年至今香港的中學及小學發生了逾30宗學童輕生自殺或企圖自殺的悲劇。有見及此,教育界和醫學界、心理輔導界及社工界等各界人士已聯合起來,希望能夠盡早發現有情緒困擾的學童,並可及早介入,從而有效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及其家長。除了已有的「醫教社計劃」外,學校校長可以透過三級的緊急轉介機制,讓有高危的學生可盡快轉介給專業人士如臨床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以給予藥物及心理輔導服務。 上周,筆者應邀出席了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的情緒先鋒免費教育工作坊,整個演講廳差不多坐滿了小學及中學的老師,出席工作坊可讓這批百多名的前線老師,認識及理解有情緒問題的學生的狀況,學習跟進的方法。 這個大型的活動名為情緒健康先鋒計劃,是由香港情緒健康學會(Hong Kong Mental Wellness Association)主辦,發起人是精神科醫生林美玲博士。主禮嘉賓高永文醫生指出了學童的精神及情緒健康是刻不容緩的社會議題,必須要動員更多人去應對這個與生命尤關的問題。 當天有多所大學的代表出席,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恒生大學、香港聖芳濟各大學。另外,還有多間的慈善團體如東華三院及明愛機構;亦有不同的教育團體、護士團體、婦女團體等代表出席,可說是人才濟濟,眾志成城。 教育局的副秘書長劉穎賢博士亦有出席活動,她指出早在5、6年前,教育局已開始舉辦不同的項目,如學生守護大使、校園好精神及醫教社計劃等。針對24至25年度的多宗學童輕生事件,教育局已積極協助學校,並實行了三級應急機制,效果良好。另外,醫管局的精神健康委員會亦已規劃了三層健康架構和及早識別、及早治療的指引。 接納支援學生情緒問題 「守護自己,守護學生」是各界群策群力的目標;大會有一個信念,英文是「It's okay to be not okay」,意思是每一個人都可能有一些日子感覺自己心情欠佳,心緒不寧,沒精打彩;這並不是稀奇的事,只要懂得向人求助,透過適當的協助或支援,假以時日,便可回復平常,能有愉快的感覺和正面的思維模式!人生是長遠的旅程。雖然在不同階段都有精彩的地方,但同時要面對不同的轉變和挑戰。正如上兩周我寫有關「長幼共融」的文章,我們必須要懂得治標和治本的方法。總的來說,要有系統地去建立學生的宇宙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以積極樂觀地去面對挫折和逆境。這是需要教育、家庭、社會、文化、宗教及心靈的力量。正如高永文醫生所說:「必須要全民參與,這是急不容緩的事!」 *此文曾刊載於《灼見名家》,2025-08-26。
It's okay not to be okay
近年,香港人的精神健康、壓力過大和情緒失調的情況備受關注;不但成年人和青少年人的問題愈見嚴重,患上抑鬱症、焦慮症、輕微精神病或思覺失調的人數按年上升,甚至小學生和三四歲幼童的情緒問題也日益嚴重。令人擔心的是小小年紀的孩子已感到壓力重重,日常生活已感到不開心,這些表現確令父母及老師異常擔心。
2023年至今香港的中學及小學發生了逾30宗學童輕生自殺或企圖自殺的悲劇。有見及此,教育界和醫學界、心理輔導界及社工界等各界人士已聯合起來,希望能夠盡早發現有情緒困擾的學童,並可及早介入,從而有效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及其家長。除了已有的「醫教社計劃」外,學校校長可以透過三級的緊急轉介機制,讓有高危的學生可盡快轉介給專業人士如臨床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以給予藥物及心理輔導服務。
上周,筆者應邀出席了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的情緒先鋒免費教育工作坊,整個演講廳差不多坐滿了小學及中學的老師,出席工作坊可讓這批百多名的前線老師,認識及理解有情緒問題的學生的狀況,學習跟進的方法。
這個大型的活動名為情緒健康先鋒計劃,是由香港情緒健康學會(Hong Kong Mental Wellness Association)主辦,發起人是精神科醫生林美玲博士。主禮嘉賓高永文醫生指出了學童的精神及情緒健康是刻不容緩的社會議題,必須要動員更多人去應對這個與生命尤關的問題。
當天有多所大學的代表出席,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恒生大學、香港聖芳濟各大學。另外,還有多間的慈善團體如東華三院及明愛機構;亦有不同的教育團體、護士團體、婦女團體等代表出席,可說是人才濟濟,眾志成城。
教育局的副秘書長劉穎賢博士亦有出席活動,她指出早在5、6年前,教育局已開始舉辦不同的項目,如學生守護大使、校園好精神及醫教社計劃等。針對24至25年度的多宗學童輕生事件,教育局已積極協助學校,並實行了三級應急機制,效果良好。另外,醫管局的精神健康委員會亦已規劃了三層健康架構和及早識別、及早治療的指引。
接納支援學生情緒問題
「守護自己,守護學生」是各界群策群力的目標;大會有一個信念,英文是「It's okay to be not okay」,意思是每一個人都可能有一些日子感覺自己心情欠佳,心緒不寧,沒精打彩;這並不是稀奇的事,只要懂得向人求助,透過適當的協助或支援,假以時日,便可回復平常,能有愉快的感覺和正面的思維模式!
人生是長遠的旅程。雖然在不同階段都有精彩的地方,但同時要面對不同的轉變和挑戰。正如上兩周我寫有關「長幼共融」的文章,我們必須要懂得治標和治本的方法。總的來說,要有系統地去建立學生的宇宙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以積極樂觀地去面對挫折和逆境。這是需要教育、家庭、社會、文化、宗教及心靈的力量。正如高永文醫生所說:「必須要全民參與,這是急不容緩的事!」
*此文曾刊載於《灼見名家》,2025-08-26。